

黄浦区贵州路地块项目位于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东至浙江中路、南至天津路、西至云南北路、北至芝罘路,属市中心黄金地段。这里一度有239户居民家中没有独用卫生设施,还要“拎马桶”。
在这里,黄浦区创新实践了“入户加装+抽户加装+保护性修缮”三同步的综合改造模式,有效实现民生改善与风貌保护有机结合。目前,该地块无卫生设施改造已全部完成。
“一户一档”精准解忧
装上抽水马桶本是好事,但在空间逼仄的老房子里,可谓“牵一发动全身”,一户要安装马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居民。如何破解?黄浦深化运用宝兴“十法”等成功经验,南京东路街道与公房单位协同建立“一户一档”动态信息库,精准锁定空间现状、居民意愿与矛盾焦点,为靶向施策提供关键支撑。
在宁波路620弄17号,二层1户居民家中安装马桶遭到一层居民强烈反对。在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面对二层住户急切的心情,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将马桶安装在二层阁楼部位,并将排水管道沿外墙墙面接入室外污水管道,将对楼下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并最终获得其同意,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邀请一层居民多次查看施工进展,并帮助二层居民通过对排水管道的重新安装彻底解决家中洗手盆和洗衣机的漏水问题。施工完成后,两户居民在验收后表示非常满意,邻里关系也得以改善,并送上锦旗以示感谢。
“一楼一策”柔性破局
黄浦消灭手拎马桶,此前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后来没有安装上的家庭,很多都是户型房型位置暂时不具备安装条件的。如何破解?黄浦立足不同空间条件的楼栋全面梳理——
针对户内可改造房屋,创新排管工艺,快速推进入户加装工作;
针对楼内可挖潜房屋,灵活设计,充分利用天井、晒台、底层扶梯下方空间等解决一部分合用卫生设施加装的空间问题;
针对户内楼内均无空间的“双困型”点位,黄浦通过自行回租方式落实3处房屋用于安装合用卫生设施;
针对确无空间且无可利用资源进行无卫生设施安装的点位,通过“零星抽户”腾出空间解决同楼栋内无条件安装卫生设施的空间难题。
结合黄浦实际,依据相关法规文件,黄浦创新形成了《黄浦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协议置换(零星抽户)实施方案》,明确了补偿标准、操作规范等关键内容,为后续项目提供了标准化、可复制的实施路径。目前,贵州路地块内共完成协议置换24户。
“一楼一貌”换新颜
贵州路地块作为风貌保护街坊,改造工作始终秉持将“民生需求”与“风貌保护”深度融合,以“一楼一貌”理念统筹改造,既解决居民“拎马桶”难题,又守住老建筑的历史韵味。
在解决“拎马桶”问题后,改造工作进一步延伸至整街坊,后续通过对整街坊实施保护性修缮全国排名前十配资公司,实现区域品质提升,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历史风貌区的更新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黄浦区方案。
涵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